由于生产公司没有登记注册,国外不认可,自2001年以来,日照苹果只能依靠“贴外地牌”才能卖出去。日前,从印度尼西亚传来消息,经检验检疫合格的44.24吨、价值2.81万美元的“日照苹果”在印尼顺利通关,恢复出口。 据了解,2001年以后,世界各国严格了水果出口标准,加上没有固定客户需求,日照苹果一度没有出口。据一些果农反映,一到收果期,烟台青岛等地的商贩都来日照收购,回去配上他们的包装箱,就能带着“名牌”出口创汇。苦于不知道具体的操作流程,他们的果子只能被“贴牌”。 日照地处山东丘陵地带,是我国北方苹果重要产区。目前,全市共有苹果种植面积13.5万亩,年产量36万吨。要想让日照苹果重新走出国门,首先要解决注册包装问题。日照检验检疫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第91号令《出境水果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和《山东出境水果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实施方案(试行)》等规定,积极帮助扶持出口水果果园、包装厂进行注册登记、规范管理。他们采取日常监督检查和年度审核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方式对出口水果果园、包装厂加强监督管理,建立自检自控体系,进行苹果病虫害等疫病疫情监测和防治,并对水果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个关键控制点进行严密监控。在出口前认真搜集进口国对进口苹果的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严格按照我国的检验检疫要求和输入国的标准、要求实施检验检疫,确保出口苹果的质量卫生安全。 这批恢复出口的苹果,来自日照第一家通过国家水果出口登记注册程序初审的司大果贸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不仅把包装厂进行了注册,果园也被列入了注册范围。其公司负责人说,他们的苹果再也不用“借窝生蛋”了,有了名正言顺的品牌,才能卖出好价钱。(王莉莉) |